【2015年5月15日】 近日,東芝和日本大分大學簽訂了相關協議,將針對阿爾茨海默癥(又稱老年癡呆癥)患病風險與身體指標、生活習慣的因果關系開展實證性研究。此次合作獲得了日本大分縣“產學官合作保健示范事業”項目的支持,是與大分縣共同開展的合作項目。
東芝和日本大分大學將在未來3年內,以阿爾茨海默癥的預防為目標開展實證研究,實驗對象將達到1000人。此次的實證研究除收集一直用于阿爾茨海默癥診斷的“腦內β-淀粉樣蛋白”注1和“認知功能檢查數據”等相關數據外,還將使用東芝的腕帶式生物傳感器對日常的活動量、睡眠時間、談話量、飲食情況等生活習慣信息以及體重、血壓、體溫、血糖值等身體指標進行持續收集。
以往針對生活習慣信息的收集主要通過問診的方式,依賴被測者本人的主觀和記憶,很難經得起充分的科學分析。此次的實證研究將通過東芝的腕帶式生物傳感器自動收集,可以更為客觀、科學地了解生活模式。通過對生活習慣、身體指標與阿爾茨海默癥診斷相關數據的關聯性進行分析驗證,有望查明阿爾茨海默癥患病風險與身體指標、生活習慣的因果關系,同時推進預防阿爾茨海默癥的相關研究。
為更好的開展本次研究,大分大學開設了“阿爾茨海默癥尖端醫療推進中心”, 將使用11C-Pittsburgh compound B (PIB)注2和18F-fluoro-2-deoxy-D-glucose (FDG)注3進行PET検査,開展最尖端的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和研究,以期能夠開發出有科學根據的預防方法和根治性的治療藥物。同時,希望能夠查明容易導致阿爾茨海默癥的高風險生活習慣,預防病癥的發生,提供有效的預防方法幫助人們保持健康及延長壽命。
此次合作,東芝開發并提供新一代的腕帶式生物傳感器并完成對所收集數據的分析。東芝希望至2020年,能夠充分利用本次研究所獲得的有關阿爾茨海默癥預防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面向保健中心、健康機構等提供實用化的服務,降低患者罹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
注1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腦內所蓄積的、導致老年癡呆的物質
注2 匹茲堡化合物,β-淀粉樣蛋白PET檢查所使用的放射制劑
注3 氟脫氧葡萄糖,PET檢查用的放射制劑